电池检测,莫成国产手机“拦路虎”
电池检测,莫成国产手机“拦路虎”
9月15日,于7月19日对外发布的GB/T18287-2013《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正式实施。至此,沿用了13年之久的GB/T18287-2000《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总规范》宣告结束。新标准不但实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顺应了技术趋势,更为当下普遍处于尴尬境地的手机厂商解了围。
原来,上述标准所涉及的智能手机领域近年来迅猛发展,技术更迭日新月异,而旧标准却已超过10年没有更新,脱离了产业现实。标准的滞后让手机厂商们陷入尴尬:一边是追赶技术发展脚步、满足市场需求的提升;另一边是不知哪个地方就会冒出来的抽检处罚,一张罚单告诉你根据某检测机构检测结果,贵公司哪些产品电池“不符合标准”。面对罚单,企业有口难辩,只能找各路关系申辩,求减单免单,一趟下来费钱费时费力。多家国内手机厂商通过《中国电子报》呼吁:这种“鸡蛋里挑骨头”的做法实在不利于民族企业发展。
事件回放
一份不了了之的罚单
3月14日,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网发布一则题为《浙江工商流通领域手机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批次不合格率达75%》的消息,涉及国内外知名品牌共计17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中提到,根据“信息产业部广州移动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的检测,“共随机抽取手机商品36批次,经检验,合格9批次,不合格27批次,批次合格率仅为25%”,“不合格主因为电池热冲击、音频性能、0.2C5A放电性能三项指标”,并提出了“停止销售”、“召回”、“可要求退货”等判罚决定。记者日前向不合格产品所涉及的几家手机厂商了解情况,得到的答案是浙江工商局方面并没有将此次处罚“进行到底”。
上述抽查中,电池热冲击项目的检验依据是GB/T18287-2000。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的几家国内手机厂商均表示,近年来企业由于该项目不达标而在各区域市场受到的处罚举不胜举。手机厂商A的质量与售后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实际情况是企业目前基本都无法达到GB/T18287-2000的标准,这也是浙江工商局方面了解实际背景后,不对此次判罚加以追究的原因。”另一家手机厂商B的质量部经理也向记者表示:“手机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早期手机电池容量小,约600毫安,而现在手机电池*小也有1400毫安,一些手机电池甚至达到2000毫安以上。GB/T18287-2000已不能适应技术发展需要,电池不达标也已是业内皆知的事实。”据记者了解,GB/T18287-2000对电池热冲击标准定为150℃/50min,欧盟标准UL1642和日本锂电池标准PSE(JIS CB714)对热冲击检验项目的规定都是130℃/10min。中国标准要求远高于国际惯例,也是目前大容量电池“无法完成的任务”。
事件追踪
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指标
记者调查发现,在湖北、云南、重庆等省市,甚至是一些地方的县级市,手机厂商都曾因电池热冲击问题遭到地方执法部门的抽查和罚判,没收产品并处以罚款是经常之事。国内手机厂商C的售后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此类查处中,国内品牌手机厂商受到的影响*大,因为一些山寨企业不做品牌,即便被查处也很难找到厂家,而那些国际品牌厂商不在乎罚款,有些国际品牌的产品也根本不会受到抽查。据记者了解,就在新标准已经发布却尚未实施的不到两个月里,一些国内手机厂商又陆续接到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处罚依据仍为GB/T18287-2000,而且此次的罚款力度似乎高于以往任何一次。“这让人怀疑有关部门是不是想赶在新标准实施前做‘*后的疯狂’,如果是这样,那他们的执法简直是以罚款而不是以保证产品质量为目的的。”手机企业的一位法务人事向记者表示。
尽管厂商有抱怨,但手机和电池质量对消费者人身**意义非凡,一些手机爆炸的消息无不让消费者对此存在疑虑。地方抽查和处罚于情于法都不容质疑。对手机电池的严格把关无疑也是对消费者的保护。但对于这一点,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向记者表示:“据我所知,目前媒体曝光的电池爆炸等问题都跟热冲击无关,而跟电池工艺有关,是一些企业粗制滥造、偷工减料造成的。目前我们遇到的电池问题都不是热冲击不达标引起的。”
面对十几年没有更新的GB/T 18287-2000和一些地方超出“维持市场秩序”目的的处罚,国内手机厂商有苦难言。近两年,智能手机加速普及,手机屏幕趋大、性能增强,对电池容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毫无疑问,顺应技术潮流、满足消费者需**手机厂商追求的目标。但由于相关标准限制,厂商不得不面对高昂的罚款,这让原本就因竞争激烈而不断摊薄利润的生意更加难做。据记者了解,在个别地区,有时手机企业所得的利润还不够交罚款,有的企业甚至选择放弃这个市场。
事件探究
标准修订远远滞后技术发展
与GB/T18287-2000相比,新标准GB/T18287-2013在低温放电(低温性能)、过充电保护、热滥用(热冲击)等检验项目上进行了修改。热冲击标准定为 130℃/30min,温度环境减少20℃,时间减少20分钟。A厂商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销往海外的手机跟国内的没有区别,但在国外就没碰到问题。国内当时制定标准时就觉得标准越严越好,所以定到了150℃。”早期手机电池容量较小,一般为600mAh~800mAh,隔膜较厚,大部分手机电池均能通过测试。但随着手机对锂电池容量要求不断增大,现在大部分智能手机电池容量为1400mAh~1600mAh,有的已超过3000mAh。为增加电池容量,电池企业不得不采用更薄的隔膜,这样大部分的电池无法通过旧标准的热冲击测试。
让人不解的是,一项业内公认无法达到的标准为何十几年没有变化?上述C厂商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早就跟相关部门反映过情况,但一直没有进展。参与制定GB/T18287-2013的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这项标准2003年国标委就下达了修订计划,国内碱性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早在2005年就完成了标准报批稿并申请报批,但由于政府机构改革,主管部门内部就标准归口问题无法达成一致,迟迟没有上报国标委。到2009年,我们又重新报批。2011年12月9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与国内碱性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天津召开了《移动电话用锂离子电池及蓄电池组通用规范》(报批稿)研讨会,来自国内主要锂电池企业与手机企业的34名代表对2005年报批稿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几经周折才出台。
这迟到了8年的新国标让大多数国内手机厂商有苦难言,不知道哪里就有可能“失火”传来罚单。一些检测机构知道旧标准有漏洞,新标准没出台,就想办法、钻空子,从中渔利。刘彦龙说:“行业组织并不是没作为,企业反映的情况协会也一直在向上反映和建议,并给手机厂商、电池厂商出具证明,说明旧标准部分指标已经不适用、新标准已经修改的情况,希望给企业以帮助。”
刘彦龙还告诉记者,GB/T18287-2000当时制定出来时,电池容量小,大部分企业均能通过,但手机产业发展迅速,对电池容量要求不断提高,现在的高容量电池无法通过热冲击等测试,国际上也已经做了修改。一般而言,在日新月异的电子行业,一项标准5年左右就要进行修订。
事件反思
净化产业环境 惟愿不蹈覆辙
如果电池热冲击标准曾经有一个“漏洞”,那么随着GB/T18287-2013的正式实施,窟窿就会堵上,相信大多数手机的抽检指标都应该符合新标准。但是,这一特殊事件应该引发业界的思考。
首先,任何标准都不可能**,尤其是技术和市场情况在不断变化。当标准与实际情况不符时,标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为了让标准更好地指导市场,应该及时进行更新,甚至应该建立定时审订标准的机制,及时根据市场和技术发展情况预判标准的变更需求,这样才有可能防范于未然。
其次,当地方的检测结果让企业有争议时,企业应主动求助***的检测机构,或出台相关规定让企业可以申辩。现在的情况是,地方工商质检部门出具罚单后,企业往往出于“不敢与地方力量作对”的想法采用非程序化的手段解决问题,这只能让企业处于更被动的境地,不利于产业和市场环境健康发展。据记者了解,除了热冲击,手机射频、音频等检验项目也是困扰厂商的难题。一些手机厂商表示,音频、射频等项目的检测往往受到测试设备、测试环境等制约,同一款产品在不同地区监测都会得到不同结果,且个别检测机构设备过于简陋,其判罚也让厂商难以接受。如果有制度上的保障让企业能够申诉,行业内就会少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冤案。
再次,不排除个别检测机构不是出于质量把关的使命而是出于“鸡蛋里挑骨头”甚至“趁火打劫”的目的进行产品检查。那些目的不纯,尤其是在实际操作中提出非常规要求的行为,应该遭到所有人的抵制。除了在政策上进一步完善,堵住可能存在的漏洞外,企业也应该从自身做起,为净化行业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弘硕工业仪器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各行业检测设备,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联系我司客服,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服务专线:0769-85899565 或可登录我司网站了解详情,公司网址:http://www.twdahoon.com http://www.dahooncn.cm http://www.twhongshuo.com